






方矩管 ASTM A500
ASTM A500 是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制定的冷成型焊接与无缝碳素结构钢管标准,其生产效率高、成本低,且焊缝质量通过高频电阻焊得到有效保障,因此在结构工程中应用广泛。

详情介绍
一、原料准备
- 钢带需进行表面清理,去除氧化皮、油污、锈蚀等,避免焊接时产生气孔或未熔合缺陷。
- 对钢带进行开平、剪切成定宽尺寸,宽度需根据方矩管周长及成型工艺计算确定(预留焊接余量)。
- 部分情况下需对钢带进行退火处理,降低硬度、提高塑性,便于后续冷成型(尤其厚壁钢管)。
- 通过矫平机消除钢带的波浪形或镰刀弯,确保成型时受力均匀。
二、圆形管坯成型与焊接
- 圆形管坯接缝处通过高频电流(100-500kHz)加热,利用金属电阻产生热量,使接缝达到塑性状态(约 1200-1300℃)。
- 同时通过挤压辊施加压力,使接缝处金属原子扩散结合,形成固态焊缝(无填充材料)。
- 焊接后立即喷水冷却焊缝,控制热影响区(HAZ)范围,避免晶粒粗大影响力学性能。
- 去除焊缝内外的毛刺(通过专用刮刀或砂轮),避免后续成型时划伤模具或产生应力集中。
- 对焊管进行在线无损检测(如超声波探伤),排查焊缝内部缺陷(未熔合、夹渣等)。
三、冷成型(圆变方 / 矩形)
- 第一道次:将圆管压成 “跑道形”(两侧平直、上下弧形),初步改变截面形状。
- 后续道次:逐步调整模具角度和间距,将管坯轧制成近似方形 / 矩形,重点控制四个角部的弧度(圆角半径需符合 ASTM A500 对 “corners” 的要求,通常为壁厚的 1.5-3 倍)。
- 成型过程中需严格控制轧制速度和压力,避免管体出现褶皱、开裂或尺寸偏差(如边长、对角线公差)。
- 直线度要求:通常每米弯曲度≤1.5mm,总长度弯曲度≤0.15%。
- 截面尺寸公差:边长偏差≤±0.75mm(小规格)或 ±1%(大规格),对角线差≤1.5mm。
四、热处理(可选)
- 应力消除退火:将钢管加热至 590-650℃,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,降低内应力(尤其厚壁或高强度级别钢管)。
- 热处理后需重新检测力学性能(抗拉强度、屈服强度、伸长率),确保符合 ASTM A500 中 Grade A/B/C 的要求(如 Grade B 屈服强度≥345MPa,抗拉强度 435-550MPa)。
五、精整加工
- 黑管(未涂装):通过抛丸或酸洗去除表面氧化皮,增强后续涂装附着力。
- 如需防腐,可进行喷漆、镀锌(热浸镀锌或电镀锌)等处理,镀锌层厚度通常≥85μm(符合 ASTM A123 标准)。
六、质量检测
- 焊缝:超声波探伤或涡流探伤,排查内部缺陷。
- 表面:目视检查,不得有裂纹、凹陷、重皮等缺陷。
核心特点总结
上一页
下一页
上一页
下一页
相关产品
本标准是以固定代号 A500/A500M 发布的。其后的数字表示原文本正式通过的年号;在有修订的情况下,为上一次的修订年号;圆括号中数字为上一次重新确认的年号。上标符号(ε)表示对上次修改或重新确定的版本有编辑上的修改。
咨询